这是风,但不是一阵风,而是一股新风潮。“果都手造”,氤氲着浓郁的地域文化,大放异彩,火爆“出圈”,成为果都栖霞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栖霞剪纸艺人衣培娟的长卷剪纸《苹果红啦》入围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并相继亮相栖霞苹果艺术节和山东国际苹果节;
——栖霞市棒槌花边传承人邹汉珍抖音账号拥有粉丝5.4万,进行了40多场直播,每场累计观看人数2万人次;
——栖霞市拥有“胶东花饽饽”手艺人上千名,形成了以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于志娜为领头雁,“胶东小媳妇”“巧妹儿”等为品牌,铜盆饽饽、压箱饽饽、胶东面食等为主要产品的花饽饽产业链条。
……
“果都手造”,亮点频出,不一而足。
近年来,栖霞市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和手工艺资源的挖掘与传承,培育壮大“果都手造”产业,激发传统文化创新活力,扎实推动“山东手造”工程在栖霞落地生根。
在11月28日—29日举办的“山东手造”现场推进会上,栖霞市作为烟台唯一入选区市在大会上做了典型交流发言,介绍了“栖霞市培育手造产业链条的有益探索”,广受入会者好评。
“果都手造”缘何频频“出圈”?
走整合之道
在这个“快”工业时代,要继续做好“慢”手造,确实有些瓶颈需要突破。
栖霞市缜密分析,从解决“谁来干”“在哪干”“干什么”三个问题入手,统筹整合资源,筑牢“果都手造”产业坚实基础。
问题一: “谁来干?”
栖霞市统筹人力资源整合,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出台实施方案,确立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文旅主抓,文联、商务、教体等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还成立果都手造文创促进会,由文联担任业务主管部门,以1个文创龙头企业为引领,1个电商协会、5个文艺家协会为支撑,参与手工艺人50余名,形成包含民间文艺、美术、文学等专业人才的手造产业发展团体,实现手造工作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
问题二:“在哪干?”
栖霞市统筹文旅资源整合,通过“核心景区+手造场馆”的模式,打造兼容文旅产业链和电商产业链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建成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新地标。聚焦核心场所和精准客群,以栖霞市代表性旅游景区牟氏庄园为依托,在出口位置建设山东手造烟台综合展示体验中心(栖霞馆)。手造中心作为景区延伸,在为游客提供手工技艺体验服务的同时,为手造产品带来稳定客流量,促进产品销售。东侧建设栖霞市新时代文艺中心,设置“沧海拾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通过500多件图表、视频、实物等,展示出栖霞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手造中心和新时代文艺中心共汇集地方手工艺项目126个。立足于将“果都手造”融入“烟台手造”大格局,协调周边县市区30余类优秀产品入驻手造中心,使栖霞成为烟台手造的窗口。
问题三:“干什么?”
栖霞市统筹产品资源整合,以市镇两级文联组织为载体,充分调动民协、剪协、非遗保护中心和各镇街文化工作力量,走街串巷、深入挖掘提炼非遗及其衍生品、原生态手工艺产品,梳理形成涵盖6大类、40小类、1020件产品的“果都手造”项目库,其中,花饽饽、剪纸、葫芦雕刻等门类已初具产业规模。
搭九层之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如何将一剪一刻、一针一线、一钉一铆的传统手造技艺,唤起现代人更广泛的情感认同,从而激发手造经济澎湃动能?栖霞市在“平台搭建”方面做了三篇文章。
一是搭建“运营平台”。栖霞市建立“果都手造”公共服务体系,发挥政府公信力,依托果都手造文创促进会、展示体验中心,打造镇级手造公共服务站12个、村级手造公共服务点50个,构建从农村到城市手造营销服务体系,彻底打通“手造下乡”和“手造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同时,积极推动线上线下双向营销模式:线下在振华超市、高速服务区等多处人员密集场所设立的手造专区销售火爆;线上建设电商网络销售中心,带动培训手工艺人开通店铺和直播账号,进行线上技艺展示和产品销售,借力新媒体火热出圈。展示体验中心自成立以来,累计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线上线下销售额近千万。
二是搭建“传承平台”。启动以“山东手造 薪火相传”为主题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打造9类、19处特色传承社,利用悦心课程和课后服务时间开展持续性教学活动,引导青少年触摸、体悟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年的栖霞苹果艺术节期间,策划传统文化进校园成果展、苹果文化主题手造精品展,征集并展示优秀原创作品300余件,吸引众多市民现场体验学习。
三是搭建“宣传展示平台”。栖霞市积极组织手工艺人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等重要展会,以浓郁胶东风味和地标性、实用性叫响“果都手造”品牌。截至目前,“果都手造”产品先后获得34项省级以上奖项。另外,借力“传统媒体+新媒体”宣传模式助推“果都手造”跨界出圈。
筑辉煌之路
当下,素有“指尖上的烟火气”之称的传统手造越烧越旺,但在拉近消费者的距离、更精准地匹配市场需求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栖霞市将积极围绕补链延链布局筑路,赋能“果都手造”长足发展。
——延伸平台链条。突出活性展演和政府背书优势,继续完善栖霞市级展示体验中心、镇级公共服务站,辐射打造更多村级公共服务点,持续推动手造“五进”工作。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抓手,深入布局手造研学,推动手造产业链提质增效。
——做实品牌链条。与鲁东大学非遗研究中心深度合作,打造“家园栖霞”公共文旅品牌及“传家”子品牌,形成果都手造统一版权和知识产权,提高市场竞争力;筹划建立全市花饽饽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系统展示胶东花饽饽习俗,以半工业化生产降低人力成本,确保手造产品质优价廉。
——扩大文创链条。在启动“文创点亮栖霞”烟台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创业邀请赛、首届山东手造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金名片”文化创意专项赛等多个手造创意类比赛的基础上,依托驻烟高校文创和营销的优势,进一步更新果都手造品类,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奋力谱写手造赋能经济发展的“栖霞”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