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老街上“挤”满“宝”葫芦-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10/15 16:49:38
来源:新华社

文化中国行丨老街上“挤”满“宝”葫芦

字体:

  新华社济南10月15日电(记者张力元)秋日暖阳下,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的中华水上古城一片“明晃晃”,东南西北四条主路上,各式各样的葫芦“排排坐”,将道路都填充成金黄色。

  这里正在举办第十六届中国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全国7000多位客商、种植户来此展销。“我带了5000把葫芦来,现在都卖得差不多了,天鹅造型葫芦最受欢迎。”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展销商王盼说,通过勒扎工艺,在葫芦生长过程中进行人工干预,从而打造出理想的葫芦造型。

  葫芦音似“福禄”,自古以来就寓意着吉祥如意。随着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愈发紧密,葫芦“方寸地”演绎出精彩“大天地”。

  记者看到,有的葫芦“个矮”,有的“肚圆”,有的长柄像麻花,有的刻画着人物、飞禽走兽等。除了当摆件,它们还被制成了酒具、药具、虫具、花瓶、首饰……“买家挑工艺,更看眼缘,有些葫芦上面有自然的裂痕,反而更受欢迎。”王盼说。

10月14日,展销商在葫芦文化艺术节上展示自己的葫芦。新华社记者 张力元 摄

  本届葫芦文化艺术节以“告诉你一个不同凡响的葫芦”为主题,其间还举办了精品葫芦工艺大赛、葫芦文化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葫芦文化创新设计大赛执行负责人任家斌说:“葫芦越来越受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我们征集到了全国100多件作品,既彰显想象力又充满艺术性。”

  葫芦是聊城的特色产业之一,据史料记载,当地葫芦雕刻在宋代就已流行,明清时,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发达,雕刻葫芦成为运河两岸农家生产的重要商品。从农产品到手工艺品,手艺人赋予了葫芦新的生命。

  古城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葫芦雕刻代表性传承人李玉成的展位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他的绝活针刺葫芦引得阵阵喝彩,葫芦上米粒大小的文字甚是雅丽。“人流量大、关注度高,在这里宣传推广非遗,我底气更足、干劲更大。”李玉成说。

  十多年来,葫芦文化艺术节不断壮大,成为聊城擦亮城市文化品牌、汇聚乡村振兴力量的重要活动。“我们想通过葫芦文化艺术节,为全国的葫芦业户搭建一个文化交流、技能展示与产品销售的平台,并将其打造成聊城文旅融合的金字招牌。”聊城市东昌府区旅游发展中心主任王涛说。

  目前,聊城市葫芦种植面积3万余亩,种植加工量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5%,产业年综合效益达16亿元,东昌府区是全国“买天下葫芦、卖天下葫芦”的重要集散地。

  葫芦是“土特产”,也是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业内人士乐见,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活动,促进葫芦从种植到加工、销售、文化艺术创作等全产业链提升。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