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日前,记者在山东省胶州市2021年绿村现代农业示范园产业衔接项目看到,90个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种植了西红柿、黄瓜、青椒、尖椒、茄子和大头菜等。这些大棚统一由青岛绿村生态园负责运营管理。
“为了保证作物品质,我们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销售。90个大棚中,近一半种的是西红柿,主要有水果西红柿和口感西红柿两个品种。1个大棚可产水果西红柿9000公斤左右,一年毛收入10多万元。”青岛绿村生态园园区总经理高洪照说。
高洪照介绍,这个项目搭上了“智慧农业”的快车。“所有的大棚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统一浇水、统一施肥,不仅更均匀,还节省人工。气象监测站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可根据作物需求,适时调节棚内温度、湿度,让作物长得更好。”
而且,这个项目的建设运营,还让周边村庄180多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在这里打工,一年收入四五万元。收入提高了,日子也更好了。”今年57岁的徐永娥说。
胶州市集中上级拨付给胶莱街道、胶西街道、里岔镇等23个行政村的2022年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资建设了胶州市2022年胶河源智慧农业产业衔接项目,目前已建设完成。项目年纯收益用途与胶州市2021年绿村现代农业示范园产业衔接项目一致。
这是青岛衔接资金和项目帮扶的一个生动事例。据统计,2024年,青岛市共投入各级衔接资金4.4亿元,建设各类衔接项目187个,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其中,安排中央和市级资金5840万元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安排1.25亿元支持产业发展帮扶项目,67个行政村24万农村人口受益。
曾经的平度市白沙河街道阁北头养殖区,只有几座传统养鸭棚,占地多、效益低。平度市将1166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注入青岛阁北头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实施阁北头种植养殖扶贫项目,建设鸭舍20栋。2023年,平度市又统筹5个镇街的衔接资金,在附近新建智能化鸭舍7栋,配备自动清粪系统和自动喂料系统等,实现年出栏肉鸭200万羽。目前,相关镇街已收到项目第一年收益93.27万元,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衔接资金和项目帮扶,是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青岛市衔接资金帮扶项目主要以设施种植类项目为主,覆盖设施养殖、产地冷藏保鲜库、粮食烘干仓储等多个产业类别,项目规模覆盖从百万元的小项目,到累计近亿元的大型基地项目。
更重要的是,青岛市衔接资金帮扶项目联农带农作用明显。除带动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外,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约1亿元,其中用于脱贫户巩固脱贫成效1000余万元;每年可就地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5000余人,年增加农民务工收入约1亿元。